|
毛主席挑选秘书的标准毛主席挑选秘书体现其选人的独到之处,这对今天的广大党员领导干部来说,有着深刻的教益和启示。 “书生”意气 毛主席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以天下为任、以苍生为念,读书人的优秀品格也影响了他对秘书的选择。他挑选的政治秘书,往往是在读书看报中发现的,都是“读书人”“书生”。 田家英,年少时曾以“走遍天下路,读尽世上书”明志,13岁就开始发表文章,15岁到延安,进入陕北公学学习,16岁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相继在马列学院、中央政治研究室、中宣部等单位工作。 1942年1月8日,田家英在《解放日报》上发表了《从侯方域说起》一文,因文史功底扎实、文笔老辣深沉,毛主席颇为欣赏。 1946年,毛岸英从苏联回国,因汉语讲不好,毛主席让田家英教毛岸英语文、历史,这样田家英与毛主席的交往多起来。 1948年8月,在胡乔木的推荐下,26岁的田家英开始担任毛主席的秘书,之后在毛主席身边工作达18年之久。 因为好读书,毛主席曾与田家英开玩笑说,待你死后,墓碑上什么字都不要留,我送你五个字“读书人之墓”。作为毛主席的秘书,他敢于向毛主席反映基层的真实情况,对重大政策的制定和修改提出自己的建议。 有理论功底 毛主席对政治秘书的理论水平要求很高。1962年3月,毛主席曾写信给邓小平等人,要求选一位国际事务秘书,其中一个重要要求是“此人有造就为理论干部的可能”。 这一点曾在胡乔木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 1941年2月初的一天清晨,中央秘书长王若飞来到延安文化沟胡乔木的窑洞里,郑重地告知胡乔木,毛主席那里缺人手,毛主席点名要他去做秘书,同时兼任中央政治局秘书。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惊喜,胡乔木说自己没有经验,怕给毛主席当秘书当不好。王若飞说,毛主席两年前就注意到你了。 1939年,为纪念五四运动20周年,胡乔木在《中国青年》发表了《青年运动中的思想问题》一文,分析了中国青年趋向马克思主义的深刻历史原因和现实意义,很有功力。毛主席看后说:“乔木是个人才。” 1941年2月,中央政治局开会,决定增加秘书处人员,在讨论人选时,毛泽东亲自点“将”胡乔木。 在给毛主席当秘书期间,胡乔木阅读了大量的理论著作和文献,深厚的理论功底使他在正确掌握毛泽东思想、起草中央文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有朝气 “有朝气”也是毛主席选秘书的重要标准。 叶子龙14岁就出来当红军,跟随中央纵队长征到达陕北,从事译电、警卫工作。 1935年11月的一天,叶子龙第一次给毛主席送电报,他一溜小跑来到毛主席的窑洞门前,整了整衣服,喊了一声:“报告!”可能由于门上挂着厚厚的棉门帘,里面没反应,就又使劲喊了一声。毛主席让他进屋后,他向毛主席敬了个礼:“报告主席,您的电报!”毛主席放下手中的书,问他叫什么名字,并据口音问他是不是湖南人。毛主席准备看电报的时候,他转身准备出门,毛主席说:“小鬼,下次来时,别那么大声喊,天都让你喊破了,敲敲门不好吗!” 这次送电报叶子龙给毛主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久毛主席就对彭德怀说:“小鬼蛮机灵的,叫他来我这里工作吧!” 19岁的叶子龙开始在毛主席身边工作,任机要秘书长达27年,始终保持着心细机灵、严谨务实作风。 保守秘密 毛主席曾强调,保守秘密九分半不行、九分九也不行,非十分不可。 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曾给身边秘书人员制定了几条守则,其中第一条就是保密。毛主席要求秘书人员,不该知道的机密不问,不该看的机密文件不看,不该说的机密不传,要做到保守机密,守口如瓶。 据机要秘书高智回忆,自己之所以非常幸运被选为毛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与自己到延安后被分配在中央机要科工作多年、接受严格的保密教育和训练有重要关系。 有一段时间,几位中央领导常常电话里问毛主席的起居,关心毛主席的身体状况,也为了便于汇报,高智和罗光禄在纸条上记毛主席几点起床、何时休息。毛主席知道后当即要求:“不要记了,烧掉!烧掉!”他们当即就把那些纸烧掉。 受毛主席的熏陶,高智视秘密如生命,经手无数高度机密文件,从不跟家人说起,也从不自己记点什么。 诚实 毛主席始终倡导党员干部“做老实人”,他选秘书当然选诚实的人。 李银桥十几岁就参加革命,因眼明手快,一直被安排在首长身边工作。1947年2月,他调到周恩来身边担任警卫员,没想到几个月后竟能到毛主席身边工作。 当时胡宗南率几十万大军直扑延安,中央决定离开延安,而转战陕北的途中,危险重重,需要有一位非常出色的卫士保卫毛主席的安全,于是李银桥被选中了。当时李银桥一直想上前线立军功,当上级跟他谈这件事时,他还有点不情愿。但还是服从组织决定,来到毛主席身边。 在随后的一次行军途中,毛主席问跟在身后的李银桥愿不愿意到自己这里工作,李银桥小声说:“不愿意。”毛主席说:“你能讲真话,这很好。我喜欢你讲真话。” 实际上,毛主席在与李银桥谈话前,已经知道他不愿来,但还是对叶子龙和汪东兴说:“你们不要再考虑别人了,我就要他!”毛主席听了李银桥的解释后,就与他定下一个约定,他在主席这里工作半年,半年后就可以到前线。但是半年后李银桥不愿离开了,这一干就是15年。 责编:锦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