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笔记 >>学习笔记 >> 【共和国之路】真理标准问题讨论
详细内容

【共和国之路】真理标准问题讨论

真理标准问题讨论,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党和国家处于重大历史性转折的背景下,在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领导和支持下开展起来的思想解放运动。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党面临着思想、政治、组织等各个领域全面拨乱反正的任务。但是,多年来,由于民主法治不健全,党内外一直处于万马齐喑的状态,任何事情都要以领袖的说法为标准,思想状态非常僵化。1977年2月7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发表社论,提出:“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这句话后被称为“两个凡是”。按照“两个凡是”,刘少奇、彭德怀等大量冤假错案就不能平反,改革开放也无法提出和推进。

针对这种状况,党内外不满情绪日益强烈。邓小平明确提出,“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我们要准确地完整地理解毛泽东思想。很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也从不同角度提出,要恢复和发扬党的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

1977年10月5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办好各级党校的决定》。全国各级党校相继复校。中央党校开学后,组织800多名高中级干部和理论骨干集中讨论“文化大革命”以来党的历史。在讨论中,学员普遍认为,“文化大革命”中的很多决策是错误的,历史上的很多案件搞错了。但由于原先都有党中央和毛泽东的定论,能不能纠正成为一个大难题。于是,学员在讨论中逐渐提出了一个究竟以什么为标准来认识和判定历史是非的尖锐问题。

在胡耀邦指导下,党校内部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并在一份研究党史的文件中明确提出两条指导原则:一是应当完整地准确地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二是应当以实践为检验真理、辨别路线是非的标准。

社会上,也有很多人思考这一问题,但观点极不统一。1978年3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一篇题为《标准只有一个》的思想评论,明确提出:“真理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社会实践。”文章发表后,收到一批读者来信,大部分对文章观点持有异议,认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这时,南京大学教师胡福明也在思考这一问题,撰写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一文。1978年4月,《光明日报》准备将该文在哲学专刊上发表,但时任总编辑杨西光考虑到这一论题的重要性,决定委托中央党校理论研究室的同志帮助作进一步修改。

中央党校有关人员随即作了反复修改,并将标题改为更加鲜明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最后由胡耀邦审阅定稿。

1978年5月10日,文章首先在中央党校内部刊物《理论动态》上刊发。5月11日,以“本报特约评论员”名义在《光明日报》头版发表,新华社当天发了通稿。12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以及《解放日报》等全文转载。随后,又有多家省报转载。

该文立即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由此,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以不可阻挡之势在全国展开。有人认为这篇文章是在实际上提倡怀疑一切,否定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但邓小平、叶剑英、李先念、陈云、胡耀邦、聂荣臻、徐向前、罗瑞卿、谭震林等一批老同志纷纷表明态度,公开支持这一讨论的开展。

1978年下半年,除中央单位外,各地就这一主题召开的讨论会达70余次,报刊上发表的讨论这一问题的文章达650多篇。这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冲破了“两个凡是”的严重束缚,推动了全国性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作了重要的思想准备,为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奠定了理论基础,为解放思想、推进改革开放进程,创立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1978年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对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给予了高度评价。

责编:锦慧

技术支持: 中政银企(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