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推荐 >>头条 >> 让党史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详细内容

让党史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湖南永州零陵区推动党史教育进学校进课堂进师生头脑

中共湖南省委党史研究院宣传教育部

如何才能让党史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代代相传?湖南永州市零陵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记使命,主动作为,在中小学校常态开展“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党史知识教育,着力培养“学党史、知党情、听党话、跟党走”的下一代和接班人,形成了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零陵模式”。

一、主要做法

零陵区围绕党史教育“进学校、进课堂、进师生头脑”,推动党史教育规范化、系统化、常态化,着力解决“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

一是坚持调查研究找准“突破口”

在“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学习教育中,零陵区党史办在调研中发现,青少年对红色文化、红色精神、红色传统、红色党史人物知晓率不高,社会上一些错误思潮,特别是历史虚无主义和网络“泛娱乐化”等入侵校园,对中小学生这些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危害很大。2017年11月至12月初,零陵区组织先后对7所小学1万余名小学生进行党的知识调查问卷,100分制的简单问卷,小学生平均得分只有30来分。“党史教育进校园、进课堂、进师生头脑,是青少年牢固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突破口’,也是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反对‘泛娱乐化’的有效途径和举措。”湖南省委党史研究院对零陵区推进党的知识进校园工作高度重视,成立工作指导小组,对有效利用党史教育为青少年特别是中小学生铸魂补“钙”工作跟踪问效。

二是推行十项工程强化“以史铸魂”

2016年开始,零陵区着力将本地丰富的党史资源优势转化为教育资源,在各中小学校试点推进“十个一”工程,即编写一套红色文化读本、制作一批红色教育课件、组建一支红色宣讲队伍、打造一批红色学习阵地、开展一批红色主题活动、建设一批红色教育基地、组织一次红色体验、制作一批红色流动展板、办好一批红色示范学校、开设一批红色宣传专栏。

根据各年级小学生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分年级编写了红色文化简明读本——《童心向党》《少年心向党》。主要内容包括党的基本知识、共青团知识、少先队知识、党史知识、十九大精神,以及革命故事、革命歌曲和革命电影等。制作了140多个标准的小学党的知识教育课件,内容丰富、形式活泼,切合学生兴趣。各学校利用电子显示屏、宣传栏、班级黑板报、教学楼墙体、走廊等,精心布置了党的知识宣传教育专栏、红色文化走廊和流动展板,打造全方位、立体式的永久红色学习阵地。定期开展“童心向党”合唱比赛、“党在我心中”主题班会、讲红色故事比赛、党的知识竞赛、征文比赛和手抄报比赛等一系列红色主题活动。将烈士陵园、中共零陵地委旧址纪念馆、红军无名烈士墓、红六军临时指挥部等作为弘扬红色文化、传播红色精神、传承红色传统的红色教育基地,由各学校组织学生前来参观体验。永州市还组建了党史知识宣讲团,分批次、分学校对全市中小学生集中辅导,并以优秀共青团员和少先队员为主,组建党史知识宣讲志愿者队伍,开展志愿活动。

2017年底,对4万多名中小学生进行党的知识测试,零陵区中山路、七里店等20多个试点学校的学生优秀率达到74%以上,优秀率和合格率都提高了60%左右。“十个一”工程在育人补“钙”上发挥了积极作用,各地积极效仿。

三是建立健全机制推进“新常态”

着力把党史教育“零陵模式”衍化成自觉的、系统的、常态的宣传教育方式,使之系统化、规范化、常态化。

坚持党的知识教育在学生课堂中固化。党史知识教育要进入各级学校的课堂中,以固化的形式实现规范化、系统化、常态化,按班级每周上1次红色文化辅导课,每次课10到15分钟。

坚持党的知识教育在教学培训中强化。零陵区安排思想素质好、理论功底深、党史知识丰厚的教学骨干担任老师,授课前进行教育培训考核,考核结果纳入学校绩效考核范畴。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如何解读党的重要历史经验、各个时期的伟大精神;如何针对歪曲党的历史、损害党的形象的错误观点和负面舆论,作出有理有据的批驳;如何讲好中国故事,讲好党的故事等等。从而,更好地让学生汲取正能量,传承红色基因,做一名合格的共产主义接班人。

坚持党的知识教育在学习生活中深化。在学校除了开设宣传栏、宣传墙、宣传橱窗等之外,还在每所小学建立了党史知识教育广播平台、电子平台,更广泛地进行教育,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花开有形”。开通了党史知识教育网页和党史公众号,学生可以与家长们一同上网学习、分享。


二、主要成效

零陵区党的教育进校园推行“十个一”工程,在社会各界引起较大反响,得到了党政领导、学校师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有效地促进了党的知识进学校、进课堂、进师生头脑,主要取得了三个方面的成效。

一是进一步坚定了历史自信增强了情感认同。“十个一”工程,既在党史与青少年之间构建了沟通的桥梁,也增强了红色基因传承的纽带,把青少年凝聚在党旗下。从而,让他们对党的历史更加自信,对党的信仰更加认同,对党的情感更加坚贞,对党的领导更加依赖,进一步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更加自觉地担负起共产主义接班人的历史使命。2017年底,零陵区委办举办了“党在我心中”演讲比赛,97%的中小学生报名参赛,讴歌党的丰功伟绩,倾诉对共产党人的崇敬和仰慕之情。

二是进一步筑牢了“不忘初心”的思想根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十个一”工程,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重点宣传内容,让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成为青少年的理想追求;使青少年牢记党的历史发展进程,成为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先锋队”, 坚决反对和抵制否认党的领导和歪曲事实、诽谤党和国家领袖的言行;用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特别是党史知识,坚定、自觉地防范和抵制西方不良思想侵袭。

三是进一步营造了“以史铸魂”的浓厚氛围。“十个一”工程推行以来,每所中小学校无论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还是在思想教育工作中,党史已经深植于师生头脑。“党的教育是最基础的工程,”“以史铸魂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模式”等,成为各学校领导、师生和家长的共识。零陵区有的学校大力开展“小手牵大手”活动,让学生当起了家长的党的知识辅导员。七里店小学四年级学生刘浩的妈妈介绍说,“从陪同小孩学习中受到影响和教育,了解和懂得了不少党的知识。”

三、几点启示

一是要把教育引导青少年作为党史教育的战略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少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零陵区坚持把青少年作为党史教育的重点,抓牢青少年从小学到初中毕业这九年的教育“黄金期”,让党史成为青少年价值形成的“种子”。他们的实践启示我们,党史教育要把教育引导好青少年,作为长期的战略任务,坚持常态化、制度化,使他们树立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的远大理想,听党话、跟党走,真正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是要把优化活动载体作为党史教育的基本途径。今天青少年的学生时代,已经远离中国共产党艰苦卓越的革命年代,简单、枯燥的党史教育方式,已经难以满足青少年的时代要求,难以感受到当年革命的艰难困苦。零陵区坚持与时俱进,根据实际创新教育形式,因材施教,达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他们的实践启示我们,必须进一步优化活动载体,借助生动的形式和富有时代特点的教育方式才能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才能充分调动青少年学习党史、钻研党史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党史教育要把优化活动载体作为党史教育的基本途径,不断探索新形式、新办法,让党史教育在求新、求变中获得蓬勃生机。

三是要把激活红色基因作为党史教育的重要模式。红色基因归根结底,就是一种理想信念。激活红色基因,就是坚定信念,忠诚于党,不忘初心,践行宗旨,这是红色基因传承的力量源泉和根本所在。零陵区党史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紧扣时代脉搏,积极整合丰富的党史资源,发挥教育基地的阵地和窗口作用,编写红色教材,实施红色文化工程项目,在激活红色基因的过程中,彰显出民族精神的鲜红底色。他们的实践告诉我们,党史教育要把激活红色基因作为党史教育的重要模式,把红色基因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人物事件,把红色火种在他们心中茁壮成长,才能唤起无坚不摧的红色能量。

技术支持: 中政银企(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