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心动魄 儿女英雄——对越自卫反击作战43周年祭今天是对越自卫反击作战43周年。1979年2月17日,我国对越南杀害我边民,蚕食我领土的恶劣行径发起惩罚性反击。36万大军从广西、云南分三路进入,横扫越南北部20余个市镇后,于3月16日撤军。此后,由于越南疯狂反扑,在边境老山、者阴山等多地构筑工事,我军被迫不断地进行拔点作战,多支部队参与清剿行动,(跨度将近10年,史称“两山轮战)沉重打击了越南当局称霸亚洲的野心,我军亦付出重大牺牲。这期间,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通过新闻媒介感动着全国人民,整个社会洋溢着强烈的敬我国殇,爱我中华的勃然正气。本文择举三例,以为缅怀。 一、死吻 这是那个年代最让人动容的照片之一。作者王红时任兰州军区第47军摄影干事,他将这张战地实拍照片名之为《死吻》。故事的主人公叫赵维军,作战中受重伤。奄奄一息之际,他让身边的女护士把自己的头向着家乡兰州方向,向父母告别:“儿不能尽孝了,二老多保重。儿子为保卫祖国,死而无憾。”弥留之际,他跟女护士说,自己从未谈过恋爱,也未接触过异性,能不能抱抱他。女护士立刻抱住这位战士,含着泪吻着他的脸颊和唇角,直到他慢慢合上双眼。就这样,一个无比高尚而纯洁的吻,永远定格在人们心中。这位伟大的护士叫张茹,当时是陆军139师医院卫生员,那年她只有18岁。因临战不畏,抢救多名重伤员而荣立三等功。战后她转业至地方,2011年她与当年战友发起“使命之旅”活动,五年间走访9省34个县,替死去的战友看望家乡父老。 张茹转业后在西北工业大学任职,从事教学管理工作。2015年劳动节,她特地到甘肃省榆中县烈士陵园祭拜赵维军烈士。 二、遗书 照片中的战士叫李庆轩,当时是46军138师414团7连战士。在老山前线著名的1985年9·23战役中,为掩护战友,被越军手雷击中,壮烈牺牲。部队在清理他的遗物时,见遗物中有战前连队发给他的两盒“大重九”香烟和六块巧克力,原封不动地用红纸包着。与这些遗物放在一起的还有入党申请书和4元钱党费。战士们开赴战场前,都写下遗书,交代要办的事项。结果只发现了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谢谢您来收拾我的东西,请抽烟。” 凝视着这张小纸条,整理遗物的人员先是微微一愣,刹那间热泪盈眶。是啊!这就是我们的战士,这就是英雄的情怀。短短13个字,淡淡的语气略带幽默,看似波澜不惊,实则翻江倒海,气壮山河。它说尽了什么叫视死如归,什么叫以身许国,什么叫大义凛然。战后李庆轩被部队追认为中共党员,并追记一等功。 李庆轩出生于山东省一个县城,牺牲时实际年龄只有17岁,是那场战役中年龄最小的战士。为了参军,他多报了2岁,选择了提前从军报国的人生之路。战后,李庆轩被安葬在家乡山东省单县湖西革命烈士陵园。 三、界碑下的誓言 照片中的军人叫王曙光,1987年毕业于石家庄陆军学院。原北京军区某部参战干部,荣立一等功。在一次执行任务途中,他正准备走向丛林间的指定部署点,突然脚下一沉,一声巨响把他整个人炸飞起来,他踩上了越军布下的地雷。落地后看到自己的双脚不见了,双腿血肉模糊还向外喷着血,他昏死过去。战友们奋力把他从地雷旁拖回阵地。醒来后看到战友围着他伤心落泪,为了鼓舞士气,他却唱起了歌。 经过10次大小手术,他保住了生命,又重新站立起来。2016年,他凭着伤残的双腿,登上者阴山主峰,此时距老山作战已经过去30多年。到达顶峰后,他脱下双腿的假肢,坐在当年自己和战友用鲜血和生命捍卫的国界碑前,感慨万端地说:“别看我没了双脚,若有战,召必回,我还要第一个冲上去。” 观其照,闻其言,砰然心动。我题了一首《西江月·国界碑前》: 此日碑前小憩,当年战场发威。群山百里血横飞,历此一生无愧。 俯视知无双脚,凝思倒竖横眉。肢残难使壮心摧,临战依然无畏。 王曙光康复后,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考取中国政法大学硕士,又攻读西南政法大学博士。现为北京军区善后办助理员,大校军衔。 缅怀英烈事迹,令人感动而沉思。此时明月当空,万家灯火,耳畔隐约传来了著名的《英雄赞歌》的回响: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 。……
马仲喜 壬寅年上元之夜于海南保亭 |